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旬老人痴迷保健品后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八旬老人痴迷保健品后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原一保健品店忽悠老人买产品,还擅自更改密码划走九千九,这事你怎么看?
无良商家真的是可恶至极,这种行为是涉及到违法,警察叔叔应该出场了。
太原的一位老人,遭遇到了推销保健品的商家,禁不住对方的忽悠现场购买了3000元的保健品,而且还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了银行密码,后面的故事自然是无良商家更是在老人不知情的状况下,擅自从老人卡上划走了九千九百元。保健品店老板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推销,而是涉及犯罪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保健品行业非常混乱,鱼龙混杂,打着各种名义的保健品非常多。据传言,保健品的利润非常的高,买几百元的保健品可能成本只有几块钱,所以也催生了这个行业无序发展,从业人员素质更是混乱,层次不齐,有些人为了推销保健品,真的是亲情都不认,见人就推荐,不买就没有感情,让人很尴尬,简直是疯了一样,很多家庭都遭受到了这样的保健品亲戚的骚扰,让人非常的讨厌。
必须明确的是,保健品属于食品字号,不属于药品字号,也就是这类产品属于食品,并不属于药品类,所以很多正规的场所都会将二者分开,并作出鲜明的说明。
谢谢邀请,我们这城市也有不光推销保健品,还推销床垫子,药酒反正一大堆我都叫不上名字,骗这帮老人去,不是给几个鸡蛋,就是给一袋洗衣粉,我表姐老婆婆前前后后让这帮人骗了十几万,后来才知道上当了,他们为了卖你东西嘴还甜,管你叫爹,叫妈都干,这段时间没听说有讲座的,听那帮老人讲公安抓的严,没人来了,那帮老太太到现在还不知道上当受骗,真是可怜呀。
“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5年前,56岁的表姐要跟儿子儿媳到广州,帮忙带刚半岁的孙子。
临行前,86岁的姨妈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女啊,你好狠心。你就不怕回来见不着你妈了?”
表姐亦涕泪交加。一边是生她养她的老母亲,一边是她生的养的儿子和嗷嗷待哺的孙子,她该如何抉择?
最终,她选择了孙子。而老母亲,则让留在粤西老家的丈夫照顾。
表姐到广州两个月后,儿媳给孙子戒奶,上班去了。夫妻俩的公司都离得远,都很忙,早上七点五十上班,晚上到家已经八点多,因此表姐除了照顾孙子,还得买菜做饭搞卫生等等,一天下来,饶是她身体再健朗,也累得够呛。
但儿媳仿佛还嫌她不够累似的,晚上还将孙子塞给她,让她带着一起睡,理由是工作太累,得保证充足睡眠,夜里再照顾孩子,身体根本吃不消。
你们的身体吃不消,我一把老骨头就吃得消了?表姐暗暗骂了几句,责怪他们不体恤老人家。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自己奶奶晚年时
奶奶是个很干净利落,脾气很随和的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自爷爷去世后,她是三家轮流住,那时候她到谁家谁家高兴,既能帮着做家务,孩子们放学还有人照顾,记得我们放学后,时常坐在她的炕上,吃着她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那个开心,时常看见两个叔叔在空闲时,在她的房间小坐一会,与母亲分享着生活的苦与甜,真正感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然而从奶奶87岁摔了胯,这一切都变了,在她瘫痪在床的十年间,且不说伺候的人怎么不易,她自己本人吃尽了苦头与煎熬,这期间两个儿子相继去世 ,对于亲人的别离,她从最初的痛哭流泪,到后来的麻木,已无力做出反应了。
衰老是她的各个器官严重退化,眼皮下垂的都看不见眼睛,耳也听不见了,四肢骨瘦如柴,身体每动一下,看着她都非常难受,刚开始还能交流,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活着是太难受了,他们一个个都走了,什么时候轮到我呀?我活的真的是够够的了!
后来就无法沟通了,整日躺在那里,就像与这个世界隔开了一样,她的生命里不再有何年何月、白天和黑夜,活着的每一天她都在疾病中百般煎熬……在她去世的时候,我心里虽然也很难受,但我没有哭,甚至替奶奶欣慰,这么多年的病痛折磨,终于解脱了!
长寿本是好事,但对于她却不是!
每个人晚年健康与否,自己说了也不算,谁也无法预测自己晚年的结局,照顾长寿且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确不易,对于年迈且身体也不健康的儿女就更不易了!
正常情况下,相信所有的父母只要一碗水能烧开,谁也不愿意拖累,麻烦儿女,做儿女的不管父母多大年龄、健康与否,都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父母以照顾,用亲情温暖,陪伴他们最后不易的艰难时光。
“父母八旬还健在,对儿女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其实是针对长期不能自理,受尽病痛折磨且儿女也百病缠身,已无力尽孝的人或者是个别有能力却不想尽孝的人而言,绝不是所有儿女的观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旬老人痴迷保健品后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旬老人痴迷保健品后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1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