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疗保健CPI增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医疗保健CPI增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月CPI涨幅重返2时代,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时隔三个月之后7月份CPI从新返回2时代。在3个月低位运行之后,为什么又会从新站到2%以上,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
季节性的反弹
进入7月份之后很多商品进入季节性反弹周期,比如鸡蛋、鸡肉和猪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CPI上升的直接因素。
暑期效应叠加
7、8月份是我国各级学校的暑***,这段时间家长都会带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之间都会三五成群的出游,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暑***出行高峰,需求增加,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4.5%、7.9%和2.2%,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这些也是影响CPI上涨的因素。那么不出去的孩子们就要去各种补习班了,教育服务类价格也上涨了2.8%。暑期效应也为CPI的上升的重要因素。
非食品价格是主要拉动CPI上涨的因素
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2.7%和25.1%,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2.8%,居住类价格上涨2.4%,其中汽柴油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还有就是国际市场上对于伊朗的制裁导致油价上升。
虽然7月份CPI达到了2.1%,但是总体上来说事在比温和的区间之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CPI重返“2”时代,超出市场预期。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中,既与传统季节有关,也与贸易争端升级有关。
输入型通胀苗头显现
所谓输入型通货膨胀,就是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当然,输入型通胀的来源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汇率因素。7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61,7月31日,汇率为6.81,贬值3%。
二是贸易争端升级。7月6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545项约340亿美元进口农产品、水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关税上调,对国内物价影响不可忽视,不但部分进口商品涨价,也会产生一定示范效应,带动国内产品物价上行。
暑***因素影响大
7月适逢学生暑期。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4.5%、7.9%和2.2%,是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另外,今年暑期,各地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高发,影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价格反弹。比如,猪肉生长速度减缓,猪肉供应较为紧缺,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环比上涨7%。再如,部分果蔬价格涨幅超过50%。
…………………………………………………………………
坚持原创,欢迎关注,我们换个姿态聊财经
7月CPI涨幅重返2时代,有果必有因,我国今年第三次显示CPI涨幅超2%,分别是2月份,3月份以及7月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8月份也将会增幅超2%。但是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暑期出行成高峰态势,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4.5%、7.9%和2.2%,出行大幅的增加是主因。当然,暑期本是出门游玩的好***期,学生放***、老师放***以及各单位对于高温世界的***期也是较多。所以形成的机票、旅游、宾馆呈现的也是大幅上涨的态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8月份一过以及学生潮返校的潮流逝去,主因也会呈现下降态势。
二、由于局部地区的天气炎热以及雨水偏少的原因,鲜菜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的鲜疏价格更是达到50%的增幅,着实影响了7月份CPI的上涨。
三、食品烟酒环比增长0.2%,衣着环比增长-0.4%,居住环比增长0.2%,生活用品及服务环比增长0.1%,交通和通讯环比增长0.3%,教育文化和***环比增长1.5%,医疗保健环比增长0.2%,其他用品和服务环比增长0.2%。不仅仅是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就连教育文化和***也呈现了1.5的百分比增长。
从现在通胀数据来看,下半年也将温和运行,并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局面。存在下半年运行保持在2%的基础。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CPI上涨2.1%,其中,非食品贡献了1.96%左右,而食品类则贡献了0.1%左右。
所以说,此次上涨,非食品占据主要原因,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贡献占单类别中最多,发改委七月上调和下降油价,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医疗,旅游和服务类消费需求的上升,这个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恰逢暑期,外出旅游所带来的支出和相应的居住需求,拉高了该类别的价格,在此期间,教育需求的上升也是原因之一,这四类贡献了CPI的1.16%。
当然还有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部分原材料进口价格上升,所在产业链的后续产成品价格也随之上升。暑期的天气也是原因之一。暑期气象灾害较多,部分农副产品产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由此带来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使得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带动CPI。
cpi增长意味着什么?
CPI增长意味着消费需求强劲,但是如果过度上涨则是代表经济过热。
CPI是衡量通胀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物价上涨情况。CPI上涨意味着消费需求强劲,但是如果过度上涨则是代表经济过热。另外通过CPI判断国内经济情况还需要结合另一指标,那就是失业率。失业率到底如何,主要看新增的非农业人口数量,如果这个数据持续走高意味着失业人口越来越少,经济复苏局面向好。如果出现相反情况的话,意味着美国多印出来的那些钱没有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助推物价上涨。
CPI负增长意味着什么?
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英文全名是Consumer Price Index.CPI 负增长就是说消费者价格指数负增长,意味着社会消费萎缩。大家都不愿意或者不敢花钱了。CPI有升有降应该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CPI负增长,意味着社会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社会产品销售乏力,工厂减产甚至破产。公民的收入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较长的时间内如果CPI连续负增长可能是通货紧缩的前兆。国家需要***取宏观经济干预措施,避免经济大幅度下滑,促进内需。我国实行的家电下乡就是为了拉动内需。
CPI为负值,说明物价同比是下降的,说明进入了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1 CPI负增长意味着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下降,即物价整体下降。
2 这通常是由于经济形势低迷、供给过剩或者货币政策调控等原因导致的。
3 CPI负增长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如何看待2019年9月CPI同比增长3%?
9月cpi上涨到3%,创出近六年新高。3%的cpi,已经超过目前很多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其实并不低。
但是3%并不意味着物价的全面上涨,主要由猪肉价格推动。由于非洲猪瘟、上行的“猪肉期”叠加,猪肉供应下行较明显,使得今年猪肉价格上涨较多。9月天气转凉,肉类消费增多,猪肉价格也传导到牛羊鸡等多种肉类,这些食品类是3%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如果抛开食品类,关注下更多基础或加工类生产资料工业品,今年以来这些这些生产资料价格涨价幅度非常微弱,在0左右波动。放在全球经济贸易面临下行压力,这类大宗商品涨价的动力不足。
回到猪肉涨价,这也并非消费者对猪肉需求猛增带来的,而是由于非洲猪瘟等影响,生猪供应量下降明显,是供给压缩带来的涨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疗保健CPI增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疗保健CPI增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4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