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人血压保健用哪个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老人血压保健用哪个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老年人用什么降压药最好?
- 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吃点什么补品好?
- 家里有老人,但是老人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必要备一台血压计呢?你怎么看?
- 60岁老人买什么保险合适?有什么推荐吗?
- 60周岁以上的人买支付宝或微信上的哪款保险比较合适呢?
老年人用什么降压药最好?
老年人使用降压药,常规的都可以使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断剂,还有利尿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当血压控制不稳定时,也可以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但是在联合使用时,不能吃同一类降压药物。
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吃点什么补品好?
你好,对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不建议食用补品一类的,除非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老年人还有其他胃肠道消化性疾病或是代谢性等疾病,不能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营养类。
有高血压的老年人除了坚持、按时服用药物之外,就是***取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患老年人高血压的子女,都不太重视父母***取非药物治疗来干预,'觉得年龄大了,就是让改变这些年来所形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很难,就由着他们吧",包括本人也是任由着性子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坚持服用药物对血压的控制都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里有老人,但是老人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必要备一台血压计呢?你怎么看?
血压器的功能就是量血压,起到监测血压的作用。在中国,高血压病的人数,占各种慢性病人数之首。高血压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高血压的防治要摆在重要位置。
一个家庭备一台血计,不管现在有没有高血压症人都是必要的,有备无范,有好处无坏处。
有一台血压器,久不久可以自测或互测一下血压,心中有数。你到医院或诊室测血压,一来不方便,自已也怕麻烦。二来求别人还不知道别人高兴不兴,帮不帮你测。别人在不乐意的情况下,即使是帮你测也草草完事,是否准确也不知道。三血压随时都在波动,偶尔测一次血压,血压值不能完全代表你平时血压值。
血压计不是专为高血压人群设计生产的,不是高血压人独有专用品,其面对是所有人群。除了高血压,低血压也同样有危害。比喻有人平常感到头晕,这种症状是高压与低血压共有症状,你要知道是高血压引起还是低血压引起,最有发言权的就血压器。
预防高血压比治疗高血压更重要,获益最大。收缩压在120m汞柱左右,年龄在25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预防高血压,比出现高血压再去防控的效果不知好多倍。这样,血器就有大用场了。没到高血压临界点的也知道自己血压现状。
从经济上没有占你的经济***。一台水银血压器才一百多元钱,电子的有便宜的,一百多,几百元,如买一台上臂式的一二百,几百元的都可以。机器主要是合格测压准确,不在于价格。
一个家庭不管有无高血压人,备一台血压器完全有必要。
谢谢邀请。
高血压病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人体很多器官都是慢性杀手。这个病是终身治疗性疾病,切不可凭感觉吃药,认为没什么感觉就不吃药。人体本身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会根据环境(身体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环境)调整适应。一旦有了感觉,基本上就是达到人体极限或者突破极限了。
高血压病的危害高血压病的危害,除了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高压、缺血性改变会导致器官衰竭。如果不早期治疗,往往出现多个器官都有问题,治疗难度极大,甚至是不可逆损害。
年龄大了,人体器官出现退行性变是不可避免的,好的生活方式,好的防病治病纪念,可延缓这种退行性变。当血管弹性下降,血压会升高,医学上称为“老年性高血压”。
家里有老人的,不仅要防治高血压,防治低血压同样重要。老年人的血压可以适当保持偏高于年轻人或稍高于标准血压120/80mmHg,这样有利于保证器官充足的供血。
所以,家里备血压计是必要的。
家里老人没有高血压,我个人觉得应该备一台血压计,以便经常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是否正常。如果自己没有血压计,到外面测量血压很不方便。如果自己有台血压计,可以随时测量,以便掌握血压的起伏波动,以防万一,血压突然升高了还不知道,很容易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家里有台血压计,有总比没有强!
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都提高了,各种针对健康的产品好像都有市场需求,不论是吃的,还是用的,但真的都有那个必要吗?我看未必!咱就说说这个很普遍的血压仪,血压不正常是很多老年人身上的现象,尤其是高血压,更为普遍,所以,很多家里有老人的家庭都会准备一个血压仪,那么我就提一些疑问了:1高血压患者最好每日服用降压药,有了血压仪就不用吃了吗?2由于血压问题引起身体不适,血压仪能解决吗?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医院就医,轻者卧床休息,服用相关药物。3作为非专业人士,你能否每次都正确使用血压仪,能否相信自己测量出来的结果和专业医师测量结果一致?4由于错误相信测量结果耽误的正规治疗是不是代价太大?5家里有了测量仪就减少了和医生接触的机会,是不是就减少了接受医生建议和治疗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必要性的,但家里有一个血压仪,没事时给老人量一下,或让老人自己量一下,未尝不可,最起码可以知道自己健康状态。
谢谢邀请。
家有老人,就必须备血压计。不管有无高血压,都得备。
那么有人会说:没有高血压,备那玩艺有什么用?医学上的道理我讲不明白,可事实就出在:无高血压的老人,出现脑梗丶脑出血。我不是医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所以,人老了,该备的家庭药箱里,就要备上:血压计及监控心臟的跟踪器,是有处的。时时对家里的老人,作些身体各方面的检查,做到有备无患。
这不是医学知识,是我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和经历过的事实。
60岁老人买什么保险合适?有什么推荐吗?
开篇就强调这个,无非就是提示各位,保险有“健康告知”,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和对比老人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而对于已经在住院或者最近身体不好才想到保险的,买了也无法赔!
1、重疾险类
多病种的重疾险只有极少公司开放到60岁也能投保,但是总保费和保额差不多,所以没有杠杆可言,并且保费很高、保额也就10万/20万,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并不划算。
单病种重疾险,主要是指“防癌险”,这种重疾险只赔付“癌症”这种重疾,保费比前面的多病种重疾险便宜些,但是也不要指望便宜成地板价。防癌险的投保健康告知比多病种重疾险的要宽松些,对于某些三高症状不严的情况也可以投保。
2、[_a***_]类
首先给出自己的观点:
- 意外险
- 医疗险
今年3月份,家中老人晚上起床上厕所,在卧室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到医院住院手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花了近4万。只有居民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2万多。面对突然的大额意外医疗支出,就挺后悔没有给老人买意外险的。
所以老人出院后,我就开始关注市面上的老年人保险。但是老年人群体因为年纪大、体弱多病,出险的概率很大,所以市面上面向老年人群体(50~90)的商业保险比较少。不过经过努力还是找到了两款个人觉得性价比高的、保障好的、面向老年人的商业保险。供大家参考:
- 小米老人意外险
- 平安综合医疗险
首先说结论:个人优先推荐,平安综合医疗险
老年人,体弱多病,除了可能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还有可能面临突发的疾病。因为小米老人意外险只保意外身故、伤残和意外医疗,而平安综合医疗险的保障内容既有意外身故、伤残和意外医疗还有疾病保障。疾病保障就是如果老人因为疾病到医院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也是可以报销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实用。而且平安综合医疗险的保费也不是很贵,现在市面上像这样的产品已经很少了。
具体关于小米老人意外险、平安综合医疗险的详细信息、保障内容、购买渠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主页写的几篇文章。我写几篇文章的初衷也就是为了将我的经验分享更多的人。毕竟我推荐的这两款保险的公司又没有给我好处费。
因为,老年人出险的概率确实比较大,居民医保在面对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时候还是显得有点保障不够,有必要加上适当的商业保险对抗风险。所以,个人觉得老年人除了要买居民医保外,还是很有必要买一份商业保险。一年两年可能不会出事不会用到保险,但是时间拉长到八年十年呢?出险的风险就很大了吧。
60岁老年人可能面临的风险
老年人由于身体灵活性下降,加上骨质疏松,一次小小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病的风险大大高于年轻人。年龄越大,发生重大疾病的风险越高,特别是60岁以后开始急剧上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故风险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不可避免的。总结起来就是老年人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意外、健康和身故。那么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风险,如果配置合适的保险呢?
60岁老年人保险配置顺序
意外险
可以保障跌倒、骨折、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的身故、伤残和医疗费用。市面上这类产品不少,可以选择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一年期产品如慧择“全年无忧”综合意外险,可承保至70周岁,100元享全年保障,含意外伤害(身故、伤残)、意外医疗保障,100免赔,80%赔付,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医疗险
可以报销老年人生病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优先考虑百万医疗险,如果由于健康状况或年龄原因投保不了,再考虑防癌医疗险或者防癌险。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防癌险孝亲宝老年恶性肿瘤疾病保险做参考。承保年龄为45至75周岁(含45、75周岁),防癌专属保障,三高人士可投保,是高龄老人的健康险。以60岁老年人投保为例,王先生选择孝亲宝防癌险,可获得恶性肿瘤保险金10万元保障,保障10年,选择10年缴费,年交保费为1899元。相对来说,性价比还不错。如果觉得防癌险保额太低,担心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用问题,也可以选择防癌医疗险。比如当下热销的尊享e生2019医疗险,含一般医疗保险金300万元,年免赔额为1万元。赔付比例100%;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300万元;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100万元,免赔额0元,赔付比例100%,床位费限1500元/天;还可选指定疾病及手术特需医疗保险金和恶性肿瘤赴日医疗保险金,若被保险人发生医疗事故后,还提供法律费用,保障还是较为全面的。具体选择哪类产品,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60岁的老人比较容易发生疾病和意外,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百万医疗保险和老年人个人综合意外保险,这样基本就能涵盖疾病、意外的住院医疗保障和给付保障,如果不幸遇到重大疾病,不仅是给自己也给儿女减轻经济上的负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
个人来说60岁保险公司都不大愿意承保,保费也会很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说保险要趁早买的原因[捂脸]一定要买的话,可以买点重疾险,费用可能会很高,也会要求体检,但是对你帮助最大
60周岁以上的人买支付宝或微信上的哪款保险比较合适呢?
感谢邀请!!
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考虑社保/医保+当地的大病补助保险+意外险+老年人防癌险这样的组合。这样的组合适合题主现在没闲钱却想给老人买保险的情况。
不考虑加上重疾险是因为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首先保费会很高,其次是可以选择的保额太低,容易出现保费倒挂现象。
其次,是因为60岁的老人,身体状况比较难以标准的承保个体去买重疾险(健康告知这关比较难过)。
而购买医保和当地的大病互助***是因为这两样具备公益性质,对购买的不作健康状况要求,基本是0门槛可以购买。虽然报销比例不算高,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住院那部分的医疗费用。
购买意外险,是因为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这部分,支付宝的老年人综合意外险,全年综合意外险,等一些综合型的意外险可以购买,微信上的护身福则可以考虑一下。
至于防癌险,微信和支付宝上都有相应的老年人板块,目前微信上只有微医保中老年癌症医疗险这一款可以选择,而支付宝则有孝心宝老年防癌险以及银发关爱中老年防癌险。这两款产品孝心宝老年防癌险针对的防癌肿瘤的保额更高,可以考虑侧重选择这一款产品。
60~65周岁的消费者可以购买支付宝和微信上几款适合65周岁以下的产品,有重疾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等等。
微信上“微医保”的几款产品:
1、“中老年癌症医疗险”,年龄45~80周岁;保额200万;
2、“微医保重疾险”0~65周岁;确诊一次性赔付最高50万;
3、“护身福意外险”:投保年龄16~65岁,意外|猝死全保障,最高50万。
支付宝的保险产品:
老年人综合意外保险”,年龄限制到90周岁以下均可投保。意外身故残疾保额10万,意外医疗费用最高9000元。支付宝这款产品,投保年龄高于“微医保”。
但是,好医保百万住院保险、百万重疾险的投保年龄似乎有所下调。为避免误导读者,待本人电话咨询众安保险公司之后,再向读者回报。
意外险可以考虑,医疗险基本上买不了了,支付宝微信上购买的话,如实告知你要会填,60岁了,身体多少有点问题,最好咨询符合后在购买,不要随意购买,以免未能如实告知,造成拒赔。
首先,年龄在60周岁以上,能买到的合适的重疾险就非常少了,医疗险的选择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最合适的还是防癌医疗险。
防癌医疗险也属于医疗险的一种,但专门报销癌症的医疗费用。和普通百万医疗险不同,防癌医疗险的投保年龄范围更广,60岁以上也能买;健康告知更宽松,像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有带病投保的机会。
接下来,我就向你介绍好医保·防癌医疗险,是我们蚂蚁保险联合中国人保推出的一款高性价比防癌医疗险,在支付宝上很容易就能买到。
投保年龄上,市场上很多百万医疗险不接受60周岁以上的人群参保,而好医保·防癌医疗险支持28天(不含)-70周岁(含)的人群参保,最高可以续保至100周岁。
这样一来,60-70周岁的老年人,也能获得保障了。
60周岁以上,重疾险和医疗险基本上已经买不到了(非绝对,微信上有一款泰康在线的一年期重疾险,65岁前可投保,61岁年交保费2350,保额只有10万,从费率和杠杆上来看,意义不大,还不如选择风险自留),这个年龄段寿险有没有买的必要(如题主所言,手上没有闲钱,不再讨论服务于资产传承的终身寿险)
可以买个针对特定疾病的防癌险,毕竟癌症在重大疾病发病率中占了很大一块。这中间又有区别:
微信微保的“中老年癌症医疗险”是属于报销性质的医疗险,用于癌症治疗费用报销。
支付宝好医疗里有“银发关爱中老年防癌险”属于确诊即赔型的特定重疾险,最高原位癌有2万,癌症最高10万,特定癌症最高15万,费率较高,杠杆低。
其他的买个意外险吧,老年人身子骨脆弱,磕磕碰碰的容易引发大的医疗支出,这类很多,也容易选择,不再多做推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人血压保健用哪个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人血压保健用哪个好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6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