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刺梨保健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刺梨保健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刺梨属于第三代水果吗?
谢谢邀请!
刺梨是属于第三代水果。下面来了解下原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怎么区分第一、第二、第三代水果。
水果的分代是根据水果栽培历史和开发利用程度。第一代水果是人工选育栽培的传统水果,栽培历史一般都在几百年或千年以上;第二代水果是近几十年来开发的人工栽培的野生山果;而第三代水果是指分布于荒山林区,尚未被开发利用处于野生状态的山果和一些新开发的优特水果。
那么刺梨为何被分为第三代水果呢?
第三代水果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远离“硝烟”和污染源;第二个特点是个头较小且有突出的酸、涩、苦、甘甜风味特点,被称野果且难以鲜食;第三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无论营养结构还是营养总量是第一、二代水果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富含量,既是人类新食物***,同时也是生产保健品和药品的重要***。
刺梨Vc 的含量每100克鲜果中含量841.58~3541.13毫克,是苹果的250倍,是柑橘的50倍,猕猴桃的10倍。所含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居所有水果之首,高达43366(U)/100g,其含有重要天然营养元素硒(Se)含量高达到2.69ug,是苹果硒含量的2182倍等等
综上几点所述,就可以知道,刺梨是完全属于第三代水果的。
刺梨与黑莓,覆盆子,树莓,桑葚等水果一样都属于第三代水果。因为它们都有第三代水果的特点。第一,生长环境大多是在偏僻的深山,未被人类开发,远离工业区域,无污染,无公害,无农药属于原生态的水果。第二,味道与一般水果相比比较特别,大多具备野果的特点酸涩,所以,为了便于食用,会被后期加工成可口的蜜饯。第三,药用价值高。现代人类追求药食同源,这样的水果就显的弥足珍贵,多被制成保健品。比如刺果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猕猴桃还要高,因此会被加工成保健品。总之,第三代水果因其独特的属性,被人类发掘,越来越受欢迎。
首先非常肯定的回答:刺梨是第三代水果。因为它具备第三代水果的特征,即原生态、口感独特、药用价值高。
我喜欢吃刺梨果脯,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关键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相比柑橘和猕猴桃,刺梨的维C含量是柑橘的100倍,是猕猴桃的10倍之多,小小刺梨大大能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刺梨生长的环境很特别,生长在在深山老林,未被开发的地区,属于野果类,原生态,无污染,无农药,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新鲜的果实较酸涩,因此,会被后期加工成果脯、蜜饯或加工成胶囊等保健品。
如果觉得刺梨有些陌生,那么树莓,覆盆子,酸枣,桑葚,黑莓应该比较熟悉,这些和刺果一样都属于第三代水果。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刺梨属于第三代水果。那么何为第三代水果呢?
第三代水果目前绝大多数处于野生状态,生长在远离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较为贫乏无污染“源”的荒野,由于近年来水果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青睐野生水果且需求量巨大,像刺梨,蓝莓等野生都属于第三代水果。。
第三代水果又称3G水果是指:分布于荒山林区,尚未被开发利用处于野生状态的山果和一些新开发的优特水果。第三代水果既是人类新食物***,同时也是生产保健品和药品的重要***。同时对于研究物种起源和植物生长进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贵州刺梨变“金梨”能给刺梨带来更好发展空间吗?
我老家重庆农村的,小时候放牛路边成片的刺梨,但那时候不知道它居然会有很多功效,那时单纯的就是偶尔摘几个吃一下。现如今刺梨产品有很好的研究发展前景,梨具有如此多的功效成分和功能性作用,可以说是药食两用的又一新***。其加工的产品档次高、功效明显,有保健作用强。可开发品种多。
刺梨是一种野生水果,集药用、保健、食用、观赏为一体,与猕猴桃、山楂并誉为我国三大新兴水果。鲜食有浓郁香味,果肉质脆、略酸,带涩味可加工果汁、制作食品,亦可晒干泡茶饮用
据研究报道,刺梨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消炎和抗癌等作用,医疗价值极高。刺梨鲜果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5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10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碘、锌和硒等);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如2 100个活力单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黄酮含量比银杏叶高2.4倍。此外,还富含VC,VP、胡萝卜素B族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VC(100 g刺梨鲜果约含3 500 mg VC,比“VC大王”猕猴桃高9倍)。刺梨可加工成刺梨饮料、酸奶、发酵食品、糖制品以及保健品等多种产品,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刺梨具有如此多的功效成分和功能性作用,可以说是药食两用的又一新***。其加工的产品档次高、功效明显,有保健作用。但是目前刺梨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体现其独有特性和效用的高端产品还微乎其微.因此,对刺梨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作进一步总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刺梨保健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刺梨保健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3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