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保健食品到底该不该买贵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保健食品到底该不该买贵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父母总是喜欢买保健品,我们做子女的又没办法,又贵而且吃了可能还有副作用,怎么办?
买保健品本没有什么错,只要是正规的,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再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养生”的记载。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保健品?
它是指声称菊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一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题主所描述的苦恼其实来源于一些企业夸大产品保健功能、欺骗消费者的状况。原卫生部全面总结中药保健药品和新***食品监督管理经验,结合食品、营养和我过传统的医药和养生文化,同时满足社会对保健产品的需求,在修订《食品卫生发(试行)》是,提出了“保健食品”的概念。
1995年《食品卫生法》正式列入保健食品管理的有关内容,确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
1996年,原卫生部开始审批保健食品,停止审批中药保健药品;
2000年,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保健药品整顿,并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
2003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开始履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职能;
2005年7月,正式颁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
请问,你父母买什么品牌的保健品呢,如果是纽崔莱的话,贵点也没事,关键是老人家吃了感觉身体好。我妈妈也会买保健品吃,是听别人说的好,便宜实惠,其实到头来还是贵了。后来我买纽崔莱给她吃,她吃了身体棒棒的,所以我就经常给她吃,现在七十几岁了,都是轻轻松松的,没什么事,花点钱没事,只要健康,我们几个孩子都不用操心她,多幸福。人老都有这那的毛病,用对方法很重要。
不要觉得父母买的东西不好,你要去好好了解他们买的是什么?给他们把把关,他们是希望身体健康,多陪陪孩子。如果通过你对产品的了解,是一些很好的营养品,不如让他们服用一些,如果是三无产品,就是勇于投诉店家,厂家。
老人家买保健品无非就是这些理由:
1.自己手上有点活动的小钱,自己的钱花在健康上总比到时候生病了找子女要钱要好。
2.觉得保健品不是药,没有药的副作用那么大。
3.保健品现场会场分为的渲染,很多人现身说法,听起来就像包治百病,老人家很容易冲动就买回家了。
4.很多的老人家因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经常会感觉孤独寂寞,保健品公司正常抓住了老人家的这个共性的弱点,打着亲子派来排解老人家的心理孤单。
综上这些理由,所以很多老人家都原因花高价钱来买保健品。
人上了年纪,难免会有病痛,你爸妈可能据多年经验,药解决不了身体的疾病,所以才想换另一种方法来获得健康,这个作子女的要理解,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况且,有时用正规的保健品调理身体,确实能达到比用药更好的效果,多学习了解,多沟通,一家人才更和睦幸福安康!
维生素的价格为啥有高有低,药品的跟保健品的有啥区别?
这个问题有意思了,在生活中也经常碰到,在药店买瓶维生素C几十块不等还说带水果味的,医院医生开的维生素C几块钱,口味还不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呢?搞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药品?什么是保健品?
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第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本法所称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从处方上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_a***_]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品又分为甲类和乙类。
GB16740-***《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健食品到底该不该买贵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保健食品到底该不该买贵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womenhealth.com/post/67339.html